5O2A0025.jpg

前言

在和總冠軍失之交臂以後,勇士隊在夏天組成了更驚人的陣容,誓言取回失落的總冠軍。儘管板凳和禁區幾乎清空,但史無前例的跳投大隊無疑會是所有球隊外圍防守的夢魘,還未開季的時候就已經氣勢薰天,彷彿奪冠只是易如反掌。

 

Kevin Durant加盟以後,Klay Thompson原本穩居球隊第二後得分手的位置必然會受到擠壓,然而他本人對此並不擔心。事實上,他所擁有的能力──毫無前置動作的外圍投射、不俗的後場防守、偶有佳作的切入/背框,完全能填補兩名MVP單打時的弱邊空隙。或許均分會有所下降,但K湯必然能在場上找到定位,並且打得更有效率、更舒適。

BbsImg14753913808616_682x1024.jpg

作為全新賽季陪著湯神征戰的鞋履,KT2讓我們有著更多期待。KT1並沒有不好──儘管和其他品牌也不遜色的鞋身線條、優異的耐磨和抓地力、輕量而有效的支撐,儘管緩震性能只屬於堪用等級,但不妨礙它作為後衛的實戰利器。尤其對於切入型的後衛,你特別能感受到其反應性和穩定性所帶來的暢快感受,而進而期待配置全面升級的KT2會帶給我們怎麼樣的體驗。

5O2A0019.jpg

筆者資料

身高/體重:179cm/71kg

尺碼:腳長約25cm,瘦腳型、扁平足,一般NIKE穿著8-8.5之間

健康狀況:左膝韌帶和右踝韌帶均有過傷病史,長時間使用保爾範護膝,無使用護踝,近期剛從膝傷中復原。

球場位置/使用情況:SG/SF,切入、急停為主,偶有背框,屬於相當費鞋的打球方式。

 

外觀:

基本上KT2延續了KT1的外觀,只是稍微在線條上更圓潤一些。由於鞋楦的加寬、中底的加厚、後段中底牙齒的設計,都讓KT2的鞋型稍較一代遜色一點。不過上腳之後這些缺點會一定程度的被掩飾,整體來說還是頗具速度感。

 

後跟的TPU支撐用了閃電狀的立體紋路,靈感來自於獵鷹的羽翼,不難發現閃電狀的元素充斥整雙鞋,和一代相較主題性更為強烈。鞋頭處並非一般的塑料,而是延續著一代類似鍍膜的材質,霧面的質感一定程度的壓低了塑膠感。總之,KT2的質感在端線上是靠近優秀的那一邊。唯一讓我不快的是鞋舌的部分,彈性物料的鞋舌的確舒適,但偏薄的合成皮削弱了整體的質感。

14702515_1302302649800256_6061808709135999427_n.jpg

14725643_1302302586466929_9200740733022338745_n.jpg

鞋評大神Nightwing2303曾說KT2的鞋帶讓他感覺廉價,實際入手之後大概可以知道他所指為何。雙色編織而成的扁鞋帶固然不算太糟,但是太過輕薄的材質讓它看起來有點像是彩帶,不免有幾分裝闊的俗氣。若能使用純色半圓鞋帶,更能符合鞋子本身的質感。

 

用料/重量

KT系列一直是以輕薄透氣為主要訴求,KT2大致上延續了這點。相較於一代若有若無的透氣孔,KT2在鞋身後段全改用了類似fuse的複合網面材質,透氣性應該能有所提升,可惜我不是汗腳,因此我很難體會箇中差異。而鞋面前段的物料則是由三層不同物料所組成,較KT1更加柔軟。

5O2A0026.jpg

和看似厚重的外表不同,41碼的KT2淨重380克,比起同尺寸的KT1(350)只多出30克,考量到中底加厚,還算可以接受的差距。

 

支撐

支撐我們必須分為兩個面向來談。

 

第一個部分是鞋底的支撐,KT2延續KT1足弓處的TPU,以及前掌向外延伸的設計。這兩個部分在KT2尤為重要,因著中底厚度的提升,底盤的穩定性必須更加注意。看看Soldier9吧,即使有著堪稱頂級的包覆感,但腳掌面積過小、中底太厚,很多人在實戰過程中都出了容易翻船的情形。

 

第二個部分則是鞋面支撐,KT2的鞋面明顯較KT1柔軟,且後半部的網面設計支撐性較弱,鞋面強度稍微下滑。

 

實戰過程中,KT2的支撐感沒有KT1來的安定,側向發力的時候尤為明顯。優勢當然就是帶來了靈活性,沒有高筒的束縛感,但支撐性來說比之KT1則不免遜色。後跟的TPU起到不錯的作用,腳踝確實不會滑動,但除此之外你得不到太多的安全感,如果是腳踝脆弱的球員,可能還是要考慮護具。

5O2A0023.jpg

幸好,鞋底的支撐起到了相當不錯的作用,在實測過程中不斷嘗試用內側、外側腳掌起跳,即使在腳掌在各式各樣扭曲的情況著地,底盤依舊非常穩定,這點剛好和Soldier9截然相反。

 

 

包覆

KT2的鞋楦寬度較KT1稍寬,因此對一個瘦腳型的使用而言,KT1原本出色的包覆感,到了 KT2不免稍差一些。不過換鞋墊、穿厚襪能解決的問題都不算問題了,生命要自己找到出路。

 

由於鞋楦處的物料比KT1具有彈性,對於寬腳、護具使用者來說更加友善,在楦頭被填滿以後不會感覺到壓迫,反而更能讓雙腳和鞋面貼合。

 

一如前面所提過,網面和更為柔軟的鞋面材質提供我們更舒適的穿著體驗,填充物不算太多,這點和KT1一樣,包覆感中規中矩,但絕對舒服。

5O2A0041.jpg

 

緩震/反應性

 

如果說KT1KT2最值得矚目的差異為何,那就是緩震。

 

平心而論,KT1的緩震並不算是不好,雖然腳感幾乎都來自於中底的發泡物料,但和NIKE Kyrie系列相比也是半斤八兩。對於體重較輕的使用者而言,可以感覺到彈性,至少以筆者的身材而言,並不會讓敏感的膝蓋感覺負擔,但在上腳的體驗畢竟不怎麼討喜。

 

KT2在原本的發泡中底內植入了兩塊不同密度的緩震膠,原理和Nike植入性的lunarlon ( EX:hyperdunk 2014)UA的雙密度charged( EX:Curry 2.5)類似。而為了逼出這兩塊緩震膠的效果,在環繞的發泡物料調校上亦比KT1更加柔軟,只需要輕輕按壓就可以感覺到其不同。

BbsImg147471095558883_4192x2218.jpg

KT2中底拆解

14874856_1311507445546443_929723622_n.jpg

Curry 2.5 中底拆解

BbsImg140818990895071_307-416.jpg

hyperdunk 2014 中底拆解

 

 

第一次穿著KT2時,幾乎不需要太多的磨合,就可以感覺到KT2的腳感和KT1那種硬彈的個性強烈完全不同。前掌極富彈性、後掌緩衝柔和,KT2整體腳感極為軟調,有點類似已經充分踩開的J.Wall 1。而在著用兩到三次以後,KT2的腳感更為飽滿充盈。除非你已經被Boost那種瘋狂所慣壞,不然我想不到有誰會對KT2的緩震有所詬病。

5O2A0009.jpg

然而,即使Anta在處理緩震上有所進步,但中底的厚度提升也是不爭的事實。原本在KT1那種隨心所欲的反應性,在KT2已經減色不少。大概落到跟KD7差不多的水準。它不會帶給你啟動上太大的負擔,前掌的物料也不會讓你在切入過程中軟腳,相對Soldier系列那種厚度的中底自然好上許多,但總而言之,反應性只能算是中上水準。

 

抓地

14732188_1302302543133600_3533381071958741010_n.jpg

二代雖然仍聲稱了採用了五掌趨控系統,但看來看去找不到哪裡有腳掌的模樣,基本上鞋底紋路由人字紋搭配猶如羽翼的設計組成。

 

如果說KT1的抓地力是室內外皆宜,KT2在抓地力的表現更偏向一雙內場鞋。它在外場依舊表現出色,但在內場的木板地/橡膠地面則完全提升了一個層次,觸地的感受更,尤其在急停、跨步的步伐運用上相性極為良好。

 

美中不足的是KT2的橡膠變得非常容易沾灰,較淺細的紋路更容易卡石子,外場的使用者必須不時的擦拭鞋底,才能維持它的效果卓越。

 

 

耐用

因為KT2的中底物料相當柔軟,在使用沒多久就會出現摺痕,目前也很難預期這樣優秀的緩震腳感能持續多久,看看hyperdunk2014lunarlon吧,那就是天堂地獄之隔。

 

而鞋底紋路偏淺偏軟,也註定讓KT2和耐磨沾不上邊。當然它不像現今一線實戰鞋KD9Crazyexplosive那樣短命,頂多算是中規中矩,和Kyrie2Kobe9 elite low處於類似水準,據我推估,如果以一周三次的室外水泥地使用情形上,大概6-8個月就要壽終正寢。

 

 

總評

 

整體而言,KT2在實戰性能上,幾乎沒有延續太多KT1的特色。兩雙鞋有著類似的外型,但整體側重的方向屬於兩個極端。KT1更像是為著突破型的輕量選手所準備,而KT2則更能符合更多人的需求。如果說KT2有什麼特別值得一書的部分,那就是證明了Anta已經具備充足的能力提供消費者舒適的緩震腳感,即使中底厚度還不盡人意,但已經是一大突破。

 

KT2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舒適性,你不需要是Klay Thompson的球迷,也能在KT2得到很多驚喜;不需要太多break-in的過程、對於任何足型都相當寬容的鞋面材質。包覆感它或許比不上prime knit,但勝在穩定、安全。雖然在耐用性上滑落不少,但定價499RMB就能擁有一雙球星簽名鞋,在考量到歐美品牌價格和耐磨呈現負相關的趨勢,大概也無從挑剔了。

 

14570338_1302302603133594_5217225038287536775_n.jpg

商品購買連結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absolutsnea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