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O2A1517.jpg

 

音速系列可以說是李寧最先在實戰市場取得信任的一個里程碑,人腳一雙的音速3絕對是它最輝煌的時刻。然而後繼者缺乏強而有力的亮點,讓它的風頭被後來居上的閃擊系列蓋過。或許有感於此,為了要重振這塊招牌,李寧選擇把全新的緩震材料放在音速7上頭,也讓它在未上市前就有了相當高的關注度。

 

13177365_1173427429354446_1624485679417015321_n.jpg

▲人腳一雙,是我音速

 

 今年是拓荒者最輝煌的一年,即便遭遇主力中鋒報銷的逆勢,他們仍咬牙挺進,CJ Mccullum屢屢繳出生猛表現,甚至多次在一哥Lillard迷航時扛起重任。最終雖不敵勇士慘遭橫掃出局,但鬥士的身影亦值得欽佩。

 

VZBTE3FN4FG2LMQMAGU3XXBE4Y.jpg

 

CJ從來都是個善於打破外界質疑的球員。高中時他的身高不足160公分,被人們質疑是否有上場的能力,然而這名矮小的球員卻統治了身處的聯盟。籃球之神似乎眷顧他的努力,讓他抽空到63吋,但這段故事並未就此一帆風順,從高中畢業後,僅有名不見經傳的里海大學願意對他遞出橄欖枝,而這所學校校史中僅有三次進入NCAA錦標賽。CJ Mccullum並未耽溺在自怨自艾的漩渦裡,他很快的成為了領袖、闖入了錦標賽,甚至帶領球隊擊敗了歷史名門杜克大學。也因著這樣的表現,在2013年的選秀會上,CJ以第十順位被拓荒者選中,如願進入了籃球的最高殿堂。即便2013年是眾所皆知的超級小年(狀元是悲劇的Anthony Bennett),但能成為小綠屋的一員,對CJ來說已經足夠。

 

CJsoc.jpg

 

新秀報告上是如此寫的:一名undersized的二號球員,不俗的籃球智商能讓他勝任雙能衛,即便有著38.5英寸的垂直彈跳,但較差的移動速度讓他的防守遊走在平庸和破爛之間。他憑藉精準的射術闖出一席之地,善用時間差的中距離跳投極具觀賞性,時不時還能演出一手華麗的盤球,三節50分是近年僅次Klay Thompson的瘋狂演出,這就是他──玫瑰城的瘋狂射手,擁有無懼大場面的堅強內心,以及永不放棄的瘋狗式拚勁。

 

0925-htzuhtp6230787.jpg

 

CJ證明了自己是一號人物,然而他腳上的音速7會否能匹配他的能量,就讓我們一探究竟。

 

5O2A1538.jpg

 

筆者資料

身高/體重:179cm/ 72kg

尺碼:腳長約25cm,瘦腳型、扁平足,一般NIKE穿著8-8.5之間,此款是選用us8

健康狀況:左膝韌帶和右踝韌帶均有過傷病史,右腳掌蹠骨慣性扭傷,長時間使用保爾範護膝。

球場位置/使用情況:二三號球員,進攻切入、急停跳投為主,防守常裝忙,熱愛補防,屬於相當費鞋的打球方式。

 

中底性能

Lightfoam會是李寧突破現狀的一塊拼圖。

 

5O2A1530.jpg

 

目前主流的緩震材質大多殊途同歸,低端的以Eva發泡為主,如NikePhylonAdidasBounse、李寧的Bounse+、安踏的A-shock,而再上去則是E-TPU,最著名的當然是巴斯夫公司開發的Boost,爾後,安踏也有了屬於他們的E-TPU──Flashfoam,並藉此把旗艦鞋款KT4提升到另一個檔次。

 

5O2A1509.jpg

 

李寧很早就在腳感上取得不錯的成績,至少在全城4的雲三代以後,我就很少聽到有人抱怨李寧籃球鞋很硬了。然而,這麼多年過去了,即便正代WOW在緩震材料上屢有突破,但在其他鞋款上去沒有明顯的更新,頂多是個體差異的調校,除此之外,實難帶給消費者更多的購買刺激。

 

LightfoamBoostFlashfoam同樣屬於ETPU發泡材質,主打輕質、回彈,初上腳的時候,立刻就能感受到它的軟Q。如果音速7是一雙擺在店裡販售的籃球鞋,他肯定能在試穿的瞬間就讓人產生消費的衝動。以下簡單對比下李寧普通籃球鞋上頭運用的三項緩震體驗,或許會更加簡單易懂。

 

雲科技

體驗:靜態腳感普通,實戰體驗中後掌的腳感通常較軟彈、前掌大多較為無感,中底通常配置的比較厚,目前使用上較為全面而成熟,使用一段時間後腳感會下滑

代表性作品:音速5、閃擊5

 

5O2A0002.jpg

 

Bounse+

體驗:上腳初期感受偏硬,踩開後會感受到不錯的彈性。貼地感強、反應性佳,以後跟落地時會有較明顯的震腳感,耐用性佳,長時間使用沒有明顯的匱乏感

代表性作品:音速3、空襲2

 

11086737_990884447637046_619692212_o

 

Lightfoam

體驗:靜態腳感優異,無須訓鞋就能得到極為舒適的體驗。尤其前掌的體驗極佳,除卻NIKE zoom air以外很少球鞋能帶來這樣的感受。中底密度明顯較低,耐用性尚待考驗,但以E-TPU特性來看,個人認為可以期待

代表性作品:音速7、馭帥13

 

 

 

或許是為了讓低密度的Lightfoam有更多的潰縮空間,音速7的中底明顯偏厚。在實戰的過程中,用前掌發力時明顯可以感覺到中底被壓縮了,因此並沒有犧牲掉太多的反應性, Lightfoam不會讓你有一踩到底的彆扭感受,但它的彈性未如預期,跑位的時候它確實提供了很舒適的腳感,但在壓肩突破時不能給你太多回彈的感受,以切入型的選手來說,Lightfoam不能算是一個特別出色的科技。我在穿著這雙鞋的時候,下意識地避免了較多變向和側向蹬地的腳步,這部分大家可以做個參考。

 

5O2A1526.jpg

 

偏厚的中底且沒有明顯的防側翻設計,不免讓人有著穩定性上的疑慮。音速7的穩定性的確不能稱得上的優秀,密度偏低的中底也讓它在落地時有更多不穩定性,雖然相對於LBJ12 lowKD7這種中底厚重、觸地面積又小的鞋款,音速7的安全感還是比較好的。

 

5O2A1533.jpg

 

或許你會問:防側翻這麼重要的東西,為什麼就是有鞋款不放呢?事實上,寬大的防側翻確實有助於落地時保持穩定,但觸地面積的加大同時就是限制了前掌的靈活性,嚴格來說大部分的球鞋僅能從中取捨,全看消費者自己的需要。音速7在腳感的體驗相當不錯,但對大體重的朋友來說,可能會一腳踩穿它的極限。過軟的中底也存在著不穩定性,如果是運動能力較強的球員,可能不那麼適合。

 

即便擁有出色的腳感,Lightfoam的中底尚有外觀上的缺陷。受限時製造工藝,所有Lightfoam的外觀都是稍偏米白,一如初期Boost僅能是白色一樣。如果你對於「超級白」有著匠人級的追求,那可能要考慮下是否要選擇搭在Lightfoam的鞋款。

 

中底性能綜合評分

腳感:★★★★★

緩震:★★★☆☆

穩定性:★★★☆☆

反應性:★★★☆☆

 

 

鞋面使用

音速7 low使用了傳統鞋舌,前面是舒適性很不錯的機能網布,側牆的部分則是用外側的TPU/內側的皮革來給予側向支撐。李寧號稱調整了前掌的楦頭,這部分的感受還是很明顯的。加上前掌那兩條小小的飛線,好好調整鞋帶以後確實能感到前掌被「鎖緊」,雖然不是那種緊到窒息的程度,但從音速5、音速6到音速7,這樣的改善對瘦腳如我十分有感。

 

21924695581316_811.jpg

 

中足的鎖定感很棒,內側的皮革兼顧了舒適性和保護性,側牆的鞋帶孔能依照個人腳形的不同做調整,這雖然不是什麼新東西,但它確實能更好的適用不同的使用者。內置的TPU很好的起到作用,後跟的填充物足夠厚實,跟腱的支撐感讓人安心。

 

5O2A1543.jpg

 

前掌的部分算是音速7在鞋面使用上的一項敗筆,內側的熱壓膜很棒,但在外側只有普通的網布,側向移動的保護性不能得到一個很高的水準,個人推測是因為外側塑料TPU不夠靠前,才出現了這樣的三不管地帶。在鎖緊鞋帶之後,其實它還算是堪用,畢竟我擁有過更糟糕的(沒錯,就是Hyperdunk X),如果能把外側的塑料TPU往前移動一點,又或是在外側也加上一層熱壓膜(雖然會變得很醜),但它可以有效的提昇前掌外側的穩定性,使它的性能更趨完善。

 

雖然前掌空間已經收窄,但前掌的鞋帶孔不夠靠前,即便拉緊鞋帶,中足部份的鎖定感很好,但前掌還是有點不夠緊緻。對於喜愛裹小腳般包覆感的我,還是不太夠的。

 

5O2A1527.jpg

 

鞋碼選擇上,音速7明顯偏長,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心理作用,近期的李寧似乎內長又加長了,包括最近入手的閃擊5 PO、音速7937都是如此。我腳上的尺寸是us8,只穿一層襪子的情形下還是覺得腳能再往前,若不是特別寬腳的朋友,強烈建議可以選擇小半號。

 

5O2A1548.jpg

 

音速7的高筒版本使用了襪套設計,但它在實際的體驗中和低筒並沒有太多的區別,就不需要做太多的評論了。

 

21917107609339_709.jpg

 

鞋面使用綜合評分

穩定性:★★★☆☆

透氣性:★★★★★

前段包覆性:★★☆☆☆

後段包覆性:★★★★☆

 

 

外底設計

音速7的外底紋路非常的柔軟,沾粘性非常強,在室內場館使用中,即使沾了灰也不會太過影響他的性能,在抓地力上面可以算是菁英級別。然而紋路偏細偏軟,在耐用性恐怕會大打折扣。從音速3開始,這系列一直都不能算是水泥殺手,音速7和音速5一樣,都比較適合在室內使用。如果你想要穿著挑戰水泥地,那它的耐用性恐怕也會是橡皮擦等級的。

 

61819627_2457292277634615_2369667352808652800_o.jpg

 

耐用性:★★☆☆☆

內場抓地力:★★★★★

外場抓地力:★★★☆☆

 

 

總評

 

5O2A1606.jpg

 

音速7的個性非常鮮明,它的輕量化、透氣性、腳感都可以算是出類拔萃,但重量上的瘦身也讓它的保護性、耐用性有所下滑,相較於我上一雙硬朗的音速6 low,屬性上可說是天淵之別,實難想像這兩雙鞋鏡會是同個系列。如果希望能在外場體驗Lightfoam的腳感,我更推薦平價版本的音速7 TD

 

21919400222057_419.jpeg

▲CJ上腳的音速7 TD (室外版)

 

5O2A9384.jpg

音速6 low:我是你哥。 音速7 low:靠夭真假?

 

音速7 low在實戰體驗上頭,令我無法避免的想起了KD7。它們材質上的使用幾乎如出一轍,同樣有著偏厚的中底以及不寬的前掌,腳感也同樣優異,鎖定感也是後優於前,KD7中底厚而硬,音速7 low厚而軟,卻同樣都存在了不穩定性。如果你是瘋狂變向的突破狂魔,又或者是體能爆炸的跳跳人,音速7可能不會是你的好選擇;如果你是一名以投射為主的球員,或者你是以策應、空手走位為主的機動鋒線,那音速7完全能勝任你的需求,並帶給你很突出的舒適感。以我個人而言,Lightfoam的初體驗仍是極為友善的,也因此我更加期待它在馭帥13上面的實戰表現。

arrow
arrow

    absolutsnea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