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O2A9120.jpg

今年四月,Paul Geroge又一次倒在Lebron James面前。縱使前面三戰他已經竭盡全力,終究得不到隊友太多的支援。最終戰氣力放盡,在21投僅5中的情況下,無緣在皇帝面前奪下勝利,再次於季後賽被掃地出門。

paul-george-lebron-james-nba-indiana-pacers-cleveland-cavaliers.jpg

2010年進入聯盟以來,Paul George最初僅僅被視為Danny Granger的替補、一名以防守著稱的3D球員。然而在2012-13賽季中,在LCD連線獨霸東區的情況下,PG意外的在和LBJ的對位中證明了自己,也就此走上全明星之路。猶記得當年他隔扣Chris Anderson以後,James立刻回敬一顆三分彈。這次過招以後詹皇主動上前擊掌,英雄惜英雄的鏡頭,至今仍是季後賽的經典畫面。

paul-george-lebron-james-dap-elite-daily.png

隔年溜馬打出東區第一的佳績,PG也正式登基球隊一哥,並且矢志復仇。背號24號、修長的身形、偶像是Kobe Bryant,一位明星搖擺人就此誕生。然而在東決中仍舊不敵萬惡熱火,再一次的敗在Lebron James之前。

 

即使不敵熱火,PG聲勢仍舊居高不下,相傳當時NIKE也準備為這位冉冉上升的新星推出專屬鞋款。然而2014年世錦熱身賽中,意外的一次開放性骨折,使得Paul George的職業生涯蒙上陰影,幾乎缺陣了一整年,最後簽名鞋的資格也被Kyrie Irving拿下。

usa_today_9852614.0.jpg

在所有人的不看好之下,Paul George卻意外的在2015-16賽季中滿血回歸,打出了生涯最佳的數據:237籃板4助攻,幫助他重新回歸明星賽,即使開季跌跌撞撞,最終溜馬還是以第七種子晉級季後賽。即使最後仍舊是慘遭橫掃,今年對PG卻不是失敗的一年:他證明了自己身手依舊,仍舊可以是球隊的看板人物,NIKE也在這樣的聲勢下,替他推出了專屬的簽名鞋款:PG1

maxresdefault.jpg

在正題開始之前,先讓我們回顧一下,PG六年的職業生涯裡頭,到底穿過哪些鞋。

 

過去Paul George這種「明星以上、巨星未滿」的定位,非常適合作為NIKE團隊球鞋的代言人。而他也不負眾望,一肩扛起了hyper-家族的招牌。

vuxg3b1i0p1ty8rnukri.jpg

98ee3fc7f45fc48ff73d5af4edbd4dbf.jpg

 

lrisvvg3jzwanch9esbr.jpg

NIKE-HYPERDUNK-2015-LOW-LMTD-803174_031_E_PREM.jpg

153300013c2a88b9dbc9.jpg

hyperdunk20122016PG未曾缺席。而NIKE也相當夠意思的替他推出201420152016PE版本。

2016-08-08_150359.jpg

奧運中被中國後衛趙繼偉晃(?)倒的尷尬鏡頭,PG在賽後淡淡的表示是鞋子抓地力太強了。

 

從來不諱言自己是曼巴球迷的George,在剛出道的時候也曾穿上Kobe球鞋,宣告自己流淌著曼巴之血。

Kevin+Garnett+Paul+George+Indiana+Pacers+v+WKRlu4ZsroVl.jpg

cpfdw9liczisqaoozydj.jpg

18217399_1512667555430430_1079570813_n.jpg

 

 

PG似乎對於低筒球鞋情有獨鍾,中端定價的Crusaderhyperlive也曾出現在他腳下。

8f00a57859503a8093c0fd743c9d548e.jpgCgpbBHfW0AARQZ0.jpg

 

 

第一雙由PG獨立代言的團隊鞋Hyperrev 2015,當時他本人也曾開心的在Instagram上頭宣告「美夢成真」。

18217440_1512667495430436_613241247_n.jpg

如今,我們也終於擁有一雙完整的”PG”──不和他人分享,一雙抒寫其生命故事的簽名球鞋。

 

 

在開始介紹實戰評測之前,可以先聊聊筆者對於PG的感覺。個人對Paul George其實沒有特別的感覺,只是在那年季後賽中,當PG完成那次技驚四座的隔扣以後,有那麼一瞬間,我也曾頭皮發麻的覺得:「這傢伙也太像Tracy Mcgrady吧?」(連長相也有點類似......)然而PG終究不是T-Mac,他是他自己。我欣賞PG從傷病中復原的努力,也感嘆他始終突破不了"魔王"的無力,然而最終我也沒變成PG的球迷,而作為一個非球迷去評價這雙鞋而言,相信也是相對客觀的。

fcac53ae79be8aea2a5cb192d64e9920.jpg

PG1目前已經有四個配色市售,普及度還不能算是很高。然而網路上的評測結果也相當不一致,而筆者的評測也僅僅是個人想法,如果有任何不同的意見,歡迎和筆者討論。

18217733_1511521505545035_525848360_n.jpg

評測者資料

身高/體重:179cm/72kg

球鞋尺碼:腳長約25cm,瘦腳型、扁平足,一般NIKE穿著8-8.5之間

打球位置:二三號球員,切入突破、急停跳投為主,屬於相當費鞋的打球方式

傷病報告:左膝側韌帶斷裂、右踝韌帶撕裂,持續復健中

 

外觀

5O2A9155.jpg

作為PG的初代簽名球鞋,大部分對於外觀的評價相當正面。不同於fuse的塑膠感,PG1在鞋身使用了翻毛皮的設計,除了提供不錯的鞋身穩定度之外,更讓鞋子整體質感頗為出眾。前掌使用了網布和魔鬼氈的設計,鞋身線條流暢自然,作為日常穿著也沒有半點突兀之感,雖沒有太多創新的部分,但也相對平易近人。即便在整年度NIKE推出的球鞋之中,PG1的外觀也屬上乘。

 

材質/重量

5O2A9162.jpg

材質上的搭配方面,前掌的網布相當的柔軟而舒適,而後半部的翻毛皮設計讓鞋身的穩定度提高,更有種皮質球鞋的包裹感。相較於近期的Kyrie系列、Kobe AD等鞋款,PG1的用料兼顧了質感和舒適性,不可謂不佳。

 

雖然手感摸起來有點厚重,然而PG1在重量表現卻也不差。筆者的us8.5淨重約365克,相較於以輕量著稱的hyperdunk 2016 low也僅僅差了5g左右。相較於Adidas在同期推出的Harden vol. 1PG1在重量的表現還算是很叫人滿意的。

 

包覆性

5O2A9135.jpg

我是被評測大神Nightwing2303的一句話給打動的:「PG1的包覆性就像過去的Kobe V一樣好。」以包覆性而言,PG1的表現無可挑剔。一體化鞋舌的內靴設計,讓它擁有極度緊實的包裹感。和Kobe V不同的是,Kobe V擁有更輕量柔軟的鞋面,而PG1在踝部的支撐則更為堅實,和先前的Lebron 12 low頗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 

而在前掌部分,PG1使用了魔鬼氈連接flywire的設計,這樣的體驗我們已經在Soldier 9那頭體驗過,效果也確實頗為出色。搭配前掌柔軟的網布材質,它起到了一個如同安全帶的作用,紮實地把前掌鎖死。無庸置疑,包覆性是PG1最大的優勢所在。

 

有些人會拿出類似襪套設計的hyperrev 2015Lillard2做出比較,以個人穿點來看,PG1在鞋身的加固程度比其他兩者又更強烈一點,相對而言,舒適度也可能會受到一點影響。和Paul George前一雙代言的hyperdunk 2016 low相比,它的表現又是如何呢?個人穿著HD low時會有種難以綁緊鞋帶、雙腳在鞋楦內滑動的感覺,PG1則完全沒有這樣的疑慮。

 

然而,強烈的包覆性伴隨而來的就是腳形問題。我個人屬於扁平足、瘦腳型,在套上的過程中,也需要稍微花點工夫。而中足的緊緻包裹,對於腳背、足弓會有相當程度的壓迫感,因此我很難專注地去享受PG1的包覆性。縱使在實戰以後這種感覺逐漸消失,但相較之下,穿著同樣是襪套設計的Adidas Lillard 2則無此困擾。因此如果你擁有高腳背、寬腳板,強烈的建議你經過試穿再行入手。補充一下尺寸的部分,個人通常NIKE是穿著8-8.5之間,這雙鞋穿us8也不會感覺到過度壓迫,選擇8.5的原因完全只是為了方便穿脫,事實上它的內長還是正常的,如果不在意穿脫比較費時的朋友,拿原尺寸也是非常OK。

 

 

支撐性

5O2A9165.jpg

PG1在中足內部使用了TPU的支撐片,加上中底的phylon相當堅硬,因此不會出現過度扭轉鞋身的情況。在實際使用過程中,也能感覺到中足的穩定性。相較於過度單薄、柔軟的Kobe XI em,安全性實在好上太多。後跟的填充物也頗為紮實,對於腳踝的支撐而言是絕對足夠的。

 

中底有一定程度的厚度,不免讓人產生穩定性的疑慮。幸好前掌的防側翻算是不錯的亮點,實戰過程中並沒有太多游移的情況。近幾年來許多NIKE球鞋都放棄了防側翻的設計,過小的前掌接觸面積會更容易造成落地不穩,這個部分需要特別留意。

 

抓地力

5O2A9157.jpg

筆者入手的這個配色屬於冰底材質,然而藉由國外評測者的說明,可以發現這次冰底/橡膠材質的表現並沒有太大的差異。光用手觸摸就可以發現,PG1的冰底屬於相當堅實的那種,即使外觀有點相似,和外觀有點類似的Kobe X相比,耐磨度還是高出許多。

 

然而耐磨始終和抓地力呈現反比,即使PG1整體的抓地力算是不差,但也不算特別驚豔。筆者曾經在兩種不同的場地實際測試抓地力。一個是台北新生高架橋下──經常沙塵滿布的水泥球場,另一個則是室內的木板地。在室外有灰的情況下,PG1的抓地力表現尚算不俗,但要說它有什麼突出的表現,卻也講不出來,它並不能提供那種「吸住」地面的強烈感受;而在室內木板地中,PG1的表現委實不能算是出色,僅只是簡單的跑位投籃(特別是單用前掌的碎步),就會感覺到鞋底的滑動。然而換上同樣是冰底的hyperdunk 2016以後,卻完全沒有這樣的感覺。而和更高層級的Adidas Boost家族相比,相去更遠。

 

值得嘉許的是PG1的鞋底不太沾灰,因此在不同場地的使用中,沙塵的影響不大。然而如果你期待是頂級的抓地表現,我想PG1並不能算是一個很好的選擇。

 

緩震/反應

5O2A9146.jpg

這恐怕是爭議最多的一點,截至今日,筆者已經看過各式各樣的說法,然而我必須忠實的呈現我感受到的。

 

PG1僅僅使用了一塊位於前掌的扇形zoom air氣墊,而從特殊的外底設計中,我們也能輕易地看到它的位置。後掌則僅只是發泡材質。個人對這樣的設計沒有任何偏見,畢竟有太多實戰好鞋是這樣的配置。

 

或許有人會從前掌稍微突出的氣墊設計,聯想到搭載於Jordan Brand諸般鞋款中的unlocked zoom air,進而期待PG1是某種低筒版本的AJ XX9。然而它終究不是unlocked air,你在Jordan Brand上體驗到的任何關於flight plate的腳感,都和PG1有相當程度的落差。

 

PG1的氣墊配置極為貼近地面,加上中底的phylon調校極為堅硬,這意味著你幾乎感覺不到任何飽滿的氣墊感受,對比hyperdunk 2016 又更為明顯。而稍微突出的外底設計會產生一種「前高後低」的錯覺,和KobeKyrie系列那種貼地的感覺全然不同,反而更像是Lebron Soldier 系列。部分評測中提到PG1的緩震叫人出乎意外,但以我個人而言,是真的感覺不太到。

 

實際實戰過程中,的確沒有感覺到任何軟彈的感受,雖然堅硬的前掌提供不差的反應性,但又和偏厚的中底高度相違合,如果你是靠力量切入的類型,也許PG1會適合你;然而如果你專精輕巧的過人、迅捷的第一步,PG1可能會讓你感到渾身不自在。另一方面,PG1的彈性尚屬不錯,在起跳的過程中,不會出現過軟的洩力感,對於彈跳見長的球員算是一項利多。

 

不一定每個人都在打球的過程中常用到後掌,但在沒有任何配置、phylon又硬的情況下,讓腳後跟著地的時候,會出現比較強烈的反震感,特別是在運球拉回後撤的腳步中,感受分外明顯。

 

唯一稍感慶幸的是,PG1的前掌緩震似乎仍舊起到不錯的作用:個人在蹠骨位置一直飽嚐運動傷害之苦,當初穿上Kyrie 2的時候,就曾因過薄的中底而觸發傷患;PG1則不會帶給我這樣的後患。

 

耐用

5O2A9189.jpg

前掌在部分容易受損的區塊都有做出一點處理。翻毛皮則注定不是一個好打理的鞋面材質,外底紋路雖然是果凍底,但仍屬堅硬。因此對於耐用性來說,個人還是比較放心的。

 

總評

5O2A9142.jpg

整體來說,PG1確實在實戰中有許多讓人驚豔的部分。相較於價位相近的hyperdunk 2016 low,它的包覆性絕對強上不只一點半點,支撐性、保護性更是遠遠勝過Kobe XI em這種網布鞋面,光以鞋子的安全性而言,可說是NIKE球鞋中不可多得的絕佳選擇。

 

PG1仍舊是完成度很高的一雙球鞋,然而受限於個人的偏愛,略厚的前掌、不明顯的腳感都讓我無法真正享受這雙鞋。加上平常使用的場地因素,如果讓我來選,我更情願穿上一雙保護性略遜的hyperdunk 2016 low,去換得更熟悉的平衡。

 

PG1絕對無愧作為一雙簽名鞋,它的外觀和質感都非常棒,價位也不算太貴。如果你是Paul George的球迷,可以無需考慮的直接入手;然而如果出於純粹的實戰取向,PG1則不一定適合每個人,這個部分當然就有賴大家自己去做思考了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absolutsnea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