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O2A1149.JPG

音速系列對我來說一直都有著比較不同的意義,原因無他,因為這是我第一款接觸的李寧籃球鞋,從最早的音速2到現在的音速8,它一直帶給我非常多元且富趣味的穿著感受。音速2的碳板和Bounse+腳感、音速3近乎變態的包覆性,這兩雙都是我心目中的實戰利器。音速4因著過薄的鞋面pass,反倒它的孿生兄弟戰隼和燃穿起來也都在水準之上;音速5鞋面包覆不怎麼樣也不耐磨,但外型好看,也是比較少數我能穿到磨平的球鞋。音速6穩穩當當、耐磨硬朗,但和音速一貫的風格不甚延續,也不太適合我打球的習慣。音速7的腳感和輕質都讓我印象深刻,但中底lightfoam過於柔軟也讓只會無腦切入的我很難享受。

 

13177365_1173427429354446_1624485679417015321_n.jpg

▲最初音速3是沒有市售低筒版的,為了顏值我還花了四千購入了贊助版

 

今年音速8發售以後,前掌的lightfoam雖然做了包邊處理,但顏值被音速7狠甩了好幾條街,審美疲勞的我本想就此Pass——直到低筒版的出現。

 

117242148_586606208685925_7888836845633538653_n.jpg

▲由NBA球員Frank Mason率先上腳

 

解構鞋面在近幾年徹底興起了球鞋鞋面的全新革命,大量使用了半透明鞋面的跑鞋、高街潮鞋出現在我們面前,但在籃球鞋上仍屬少見。直到AJ34問世,才似乎出現了那麼點端倪——不過AJ34的半透明鞋面其實只是仍是熱融網布材質,和運用在zoom fly等跑鞋上的鞋面仍有差異,Nike真正的解構機能鞋面當數Kobe NXT FF,前兩者的售價都屬於旗艦級別,然而李寧的解構鞋面,卻出現在旗下的團隊鞋上頭。

96a06419f78c8a23cab4b8235b4df7d6.jpg

▲使用解構鞋面的KOBE FF NXT價格不斐

 

700x525_3bf8a2db1e674f061c0a107a8c593fe7.jpeg

▲音速8高筒版本的設計非常傳統

 

音速8高筒版採用了非常傳統的網眼織物結構,音速8低筒則大改了鞋面設計,過往音速系列的高低筒一直都只是筒身高低的差異,頂多如音速5這樣在同材質上的鞋面稍做變化,如音速8這樣的改變可說是前所未見。解構鞋面更是非常大膽的挑戰,我曾在穿著zoom fly 走路的過程中踩到陷坑,當下立刻輕微的拐了一下腳,這種解構鞋面在側向幾乎是零支撐,而籃球是項極大量側向移動的運動,李寧膽敢去挑戰這種設計,在我看來,無疑是非常危險的。

 

5O2A1465.JPG

 

然而事實證明我錯了,音速8低筒的性能非常好,好到什麼程度?這就是李寧音速系列最好的球鞋,如果說音速6是李寧最後一雙舊時代的球鞋,音速7Lightfoam的初登場,那麼音速8低筒象徵的是李寧的下一個世代,諸君,未來已至。

 

5O2A1162.JPG

 

身高/體重:179cm/ 72kg

尺碼:腳長約24.8cm,瘦腳型(腳寬8.7cm)、扁平足(166度),一般NIKE穿著8-8.5之間,此款是選用us8

健康狀況:左膝側壁韌帶斷裂、右踝韌帶撕裂,右腳掌蹠骨慣性扭傷。

球場位置/使用情況:二三號球員,進攻自殺切入、急停打鐵,防守裝忙,屬於相當費鞋的打球方式。

 

 

 

外底材質

音速8在外底設計上來說看似簡約,但其實它整體結構就是一個大大的8字,契合了第八代的數字。這樣的紋路和Rose9有點類似,但相較於Rose9差勁的抓地表現,音速8的抓地表現並不差。但細密的紋路讓音速8異常的容易吃灰,遇到沒有打理上蠟的室內木板地時,它基本上就會變成飄移神器,我首次穿著的時候即遇到這樣的情形,當時心中一涼,還以為抓地力的表現會翻車,但後來看到球友的Kobe4也在飄移,心中才放下心來,知道場地問題較大。但音速8 low非常容易吸灰是事實,如果打的是那種老舊的木板地,個人還是不太建議的。

 

5O2A1461.JPG

 

我在穿著音速8打乾淨室內場地的時候,它的表現還是非常值得信賴,當天嘗試了幾次時下最流行的噠噠噠過人大法,果然過人似喝水,實戰猛如虎。室外水泥地時它的抓地力相當的穩定,幾乎可以說是沒有死角,但整體耐磨卻意外的還可以,雖然沒幾場球後跟就有起毛的現象,但紋路沒有明顯磨損,打室外還是沒問題的。

 

5O2A1178.JPG

室內抓地力 ★★☆☆☆(吸灰)

室外抓地力 ★★★☆

耐磨性 ★★★☆☆

 

中底性能

Lightfoam能提供非常不錯的舒適腳感,然而為了維持腳感的同時,它的厚度不能太薄,形變空間過大的問題,即構成中底穩定性上的疑慮。我在穿著音速7實戰時明顯可以感覺到它在側向移動上並不是那麼的令人放心,下意識的會進行更直線的打法,突破起來也常覺得會一踩到底。如果是養生的跑動,中底舒適性絕對會讓你滿意,但對於激烈的對抗來說並不適合,大體重的選手也會直接踩穿它的中底。

 

5O2A1464.JPG

 

不過到了2020年的現在,所有球鞋品牌都知道怎麼對付這種偏軟的發泡材料了——直接給它上一層TPU外殼,就能保有一定程度的軟彈感受,甚至加強緩震極限。音速8 low的外底看似比較肥厚,但實際拿到手裡就能發現,外頭那一圈是上包的中底,實際上它的重心遠比能看到的低上不少。

 

5O2A1159.JPG

 

不單單只是加入了TPU的外殼,本次Lightfoam在調教上明顯比前代硬上不少。試穿時在家裡試著走了幾步,之前音速7的軟彈幾乎消失殆盡,只是試穿的話,很容易誤以為它的腳感不行。然而在實戰中的體驗來看,李寧似乎又做對了一次——當你穿著它滿場飛奔的時候,明顯能感覺到前掌提供的回彈感,落地時也能清晰的感受到中底消減了雙腳受到的衝擊,突破時音速8 low前掌的反饋可說是相當棒,飽滿的感覺甚至有種zoom air的錯覺,和先前評測過的閃擊6P相比,它在運動中的中底體驗更為討喜。

 

5O2A1233.JPG

 

音速8 low對於個人運動能力的發揮也是相當不錯的,雖然每天身體狀態不同,但我還是稍微紀錄一下哪些鞋能讓我的雙腿更容易發力。一般來說,外底面積較小、中底重心低,越能讓人接近裸足狀態的球鞋,往往能讓人在速度上提升一些心靈馬力,譬如個人比賽必備的Kobe NXT 360即屬此類;外底面積適中、前後掌有支撐連動、中底回彈強的球鞋,則可以讓你有自己能跳得更高的錯覺,至少是讓你有更多想用力跳的意願。我在穿#Issue1PG4這種偏軟的球鞋時,常常是整個晚上跳都不想跳的。音速8 low的表現算是中規中矩,在橫向移動上表現算稱職,起跳的感覺也還算輕鬆。

 

5O2A1165.JPG

▲雖然我也想告訴你穿了就能扣籃,奈何身體不允許

後跟的中底做的較為肥厚,因著整體調教較硬,移動時並沒有不穩定的現象發生。後跟處是往上收起的圓弧狀,這在現今籃球鞋中可以算是主流設計,包括Harden系列、Jordan Why Not系列都有類似的設計。後掌的面積收得稍窄,如果你用了比較多後掌落地的話,這樣的設計會有一些不穩定。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後跟落地,腳踝肌力不足的話它可能會是一項隱患,說到底,如果是玻璃腳踝的朋友,一開始就應避開這類為了後撤步而生的後跟設計。

 

5O2A1212.JPG

 

Lightfoam輕質的優點也在音速8 low上完全體現出來,整雙鞋的重量控制在370g左右,配合它豐厚的內襯填充,上腳的輕盈感委實宛如初戀。前掌反饋非常舒適,但重心稍微偏高,在變向時會有點卡頓;後掌調教偏硬一點,雖然較厚的材料提供了不錯的緩衝,但在室外場穿著時,落地還是會有點震腿的。

 

 

前掌反饋 ★★★☆☆

啟動性 ★★★★☆

後掌緩衝 ★★☆☆☆

 

鞋面結構

過往李寧在中低端球鞋的常規操作就是前掌過於寬大,加上輕質的鞋面,導致整體包覆性鎖定感全面崩潰,譬如音速4就是因著過軟的鞋面和過大的寬楦頭,導致評價相當慘澹。音速8 low直接挑戰了解構鞋面,在我看來,實在是太過冒險。

 

5O2A1148.JPG

 

我直接說結論:音速8 low的包覆性幾乎完美。我不會說它是李寧包覆性最好的球鞋,因為我體驗過在其之上的(對,就是馭帥13 ),但它確實擁有罕有的、如貼紮般緊緻的強大包覆性,甚至我在初上腳的時候,意外的感到難以穿入。我的李寧常規尺寸是us8,不過在音速7、閃擊5P、閃擊6P等球鞋上,似乎都感覺到能再小半號。然而音速8lowus8已經是我的最佳尺寸了。

 

5O2A1168.JPG

▲即便是內側踩到變形的狀態,外側鞋面還是幾乎沒有太過度的形變

5O2A1460.JPG

音速8 low的鞋面結構分為內外兩層,外層是半透明的解構鞋面,它的延展性差、支撐性強,牢牢鎖死了前掌的移動空間。內層的內靴相當柔軟,溫和的包裹住腳掌。這樣的鞋面在包覆性是一流的,缺點就是彈性較差,如果你是又厚又肉的大寬腳,必須遺憾的說,音速8 low應該和你是無緣的。鞋面彈性差不等同卡腳,音速8 low體驗了解構鞋面的優勢──雖然輕薄,但強度很夠;雖然緊緻,但小範圍的彈性還是有的,並不會有卡腳的感覺。當然這種鞋面帶來的巨大優勢,就是它的透氣性絕對是超一流的那一檔。如果你是個大汗腳,不妨把這一點納入考慮。

 

5O2A1218.JPG

▲包覆性和透氣性達到了一個相當出色的平衡

 

當然,受限於鞋面材質設計,它不可能是側向支撐最好的球鞋,如果你跟我一樣打法較為線性,那音速8確實夠用。但對於喜歡變向的球員來說,音速8的側向支撐肯定是不夠的;對於大體重的朋友來說,它也肯定不會帶給你太好的安定感。

 

5O2A1467.JPG

後跟的填充物也是肉眼可見的厚實,踝部結構做的非常紮實,雖然是低筒鞋,但它可以完全可以鎖緊跟腱,Adidas真的該來跟李寧好好取經。鞋舌也是有填充的,配合整雙鞋優秀的鞋楦、鞋面結構,整雙腳的包覆性堪稱頂級。如果你喜歡包覆性強大的球鞋,你是絕對不能錯過音速8 low的。

側向支撐 ★★☆☆☆

輕量透氣 ★★★★★

包覆性 ★★★★☆

踝部填充 ★★★★☆

 

支撐&穩定

雖然體驗過Kobe NXT以後,抗扭片已經不是我評判球鞋的標準,不過如果各位看官很在意的話,音速8 low還是有抗扭片的。後跟有內置的TPU,提供了合格的跟腱穩定,然而後跟TPU硬度不夠,位置也偏下面,後跟主要的支撐還是來自於紮實的腳踝填充,實際穿著時並沒有太明顯的特殊感受,個人覺得可以安心。側邊有大範圍的中底上包,這或許就是音速8 low雖然有著超常輕質鞋面還能保有優秀側向支撐的原因。

 

5O2A1457.JPG

▲實際腳踩到的位置大概就是分割線的地方,其他都世上包的中底。

 

5O2A1460.JPG

 

 

前掌有防側翻但並不誇張,當然大家已經知道,防側翻延伸中底做的太寬也未必是好事,根據不同球鞋屬性的差異做出調整,才是正確的選擇。音速8 low稍厚的中底和我最近一直在穿Why Not Zer0.3 SE有點類似,它們的防側翻都不明顯,但搭配弧形外底,會有明顯的推進感,但穩定性即因此做出犧牲。

 

5O2A1186.JPG

 

要說缺點的話,就是中底形狀較平整。內側雖然有一點中底的上包,但內側足弓的支撐性較為薄弱,對於扁平足來說,會覺得足弓的位置稍微沒有安全感。但這點也是見仁見智,有些扁平足的人喜歡這樣平整的中底結構,我則喜歡有一塊TPU撐起足弓的感覺,音速8 low在這方面確實是可以再加強的

 

5O2A1173.JPG

跟腱支撐 ★★★☆☆

中足穩定 ★★★★★

防側翻 ★★★☆☆

足弓支撐 ★★☆☆☆

 

總評

對我來說,球鞋最重要的性能無疑是包覆性,如果沒有足夠好的包覆性,在實戰中就不能肆無忌憚的全場飛奔。音速8 low的穩定性不算頂級,但靈活性、包覆性均佳──輕質簡潔的材料,卻透過中底和鞋面材質的配合,達到一個極高的水準。閃擊6P做的是加法,音速8 low做的是減法,有時候,減法是更為困難的

 

從外觀上來說,音速8 low也褪去了高筒的臃腫感,光看上去就非常輕質透氣,線條也相當不錯,光論顏值而言,簡約不簡單的設計語言,這也說明了它在設計上確實已經具備和國際品牌相抗衡的能力。在性能上來說,音速8 low絕對可以稱得上是非常優秀,光是包覆性這一點,今年的Adidas還真的沒有一雙球鞋能跟它媲美。

 

5O2A1463.JPG

 

音速8 low是目前音速系列最好的球鞋,無庸置疑。雖然過強的包裹性可能會讓寬腳的朋友卻步,但這也恰恰是我最喜歡這雙鞋的一點。但過厚的外底會讓他顯得有些尷尬,因為整體方向應該是屬於外線打法適用,但中底又比較肥厚,最適合它的應該是3D球員,而且是全場大幅度衝刺的那種,比起橫向移動,它更適合直來直往的風格。

 

5O2A1161.JPG

arrow
arrow

    absolutsnea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