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/2,易建聯結束了短暫的NBA之旅,重新回歸CBA賽場。
隨著和CBA的贊助合約邁入第五年(亦是最後一年),中國籃協規定了所有本土球員均須穿著李寧的贊助球鞋上場,而不能和過去一樣遊走法律邊緣的”貼標”(把其他品牌的標示遮住)。
這項規定頒布以後,NIKE簽約球員包括周琦、王哲林均在微博提出抗議,但籃協並未理會。而易建聯及其團隊也不斷透過其所屬球團向籃協申訴,要求破例讓易建聯穿著其贊助商NIKE的球鞋,一樣遭到拒絕。
在廣東華南虎對上深圳烈豹的首戰當晚,一切紛擾似乎在易建聯穿著閃擊3熱身後就塵埃落定。然而,在第二節比賽過程中,易建聯突然在比賽中脫下了閃擊3並扔在禁區上,光著腳揚長而去。而後第三節的時候穿著一雙hyperdunk2016要求重新上場,而裁判沒有同意這樣的行為,易建聯當晚沒有再上場。
之後,中國籃協祭出了罰款和禁賽一場的處置,而這場”脫鞋門”也引發了中國籃球圈的廣大討論。
易建聯給出的理由很簡單,腳上有傷,而李寧球鞋並不能保護他的腳,和周琦、王哲林的說法如出一轍。若有持續關心運動圈的朋友,自然不難聯想到先前戴資穎的球鞋爭議,兩件事情看似相像,卻有根本上的不同。
戴資穎事件中,贊助商只提供了一般的球鞋,然而李寧提供CBA的贊助球鞋,一直都能根據其需求客製楦型、量腳訂作,在合腳程度上面不用太過擔心。其次,緩震的配置也和市售不同;最後,專業球員均有專屬防護員貼紮、護理,還記得Nick Young上腳Yeezy 750、零號探員Arenas上腳慢跑鞋的景象嗎?對於職業運動員來說,鞋子一直都不是唯一的防護。
事實的真相為何?從王、周、易三人的行為來看,大概就是NIKE不能忍受旗下的簽約球員在聯賽中上腳其他品牌的球鞋。2016奧運期間,NIKE贊助了中國隊,進而禁止了李寧簽約球員郭艾倫穿著李寧球鞋上場。若因著李寧贊助CBA,就認為球鞋規定不合常理,恐怕只是一種雙重標準。白紙黑字,球團隸屬於聯盟,而球員和球團簽約,要求遵守聯盟規定似乎不算過分。而易建聯的行為,要用何種方式解讀,就看大家自己的想法了。
最終,易建聯選擇妥協,或者說NIKE選擇了息事寧人,他重新選擇了一雙超輕10,回到了場上。並且在對陣飛豹的比賽中,攻下了42分,在延長賽中擊退了對手。
筆者並不是任何品牌的愛好者/粉絲,講個簡單的數字吧,我購買的鞋子並不算多,但至少從Kobe V開始,每代至少兩雙(不包括其他款式);而從三年前接觸李寧開始,前後也入手超過10雙李寧籃球鞋,對於很多愛鞋人而言,這個數量實在是小兒科至極,但至少還有一定的樣本基數,去講講我對兩個品牌的認識並不算僭越。在我看來,只有好的商品,沒有好的品牌。今天就以客觀的角度來討論一下,這雙被易建聯一腳踢開的”棄兒”—閃擊3。
猶記得兩年前閃擊1初次登場,鋒利的外型吸引不少人的目標。事實也證明,幾乎沒有人會對這雙球鞋抱怨:輕質柔軟、抓地力不俗、腳掌的鎖定優秀、腳感適中,各方面來說都是極為全面的優質鞋款,也是個人在穿著這麼多中國品牌球鞋之後,心目中難以動搖的top 1。也許每個人意見不同,但至少它非常適合我,就算和很多NIKE的一線鞋款相比,亦毫不遜色。可惜的是,閃擊2並未讓我更加驚豔,它仍不失為一雙舒適的實戰鞋,但始終覺得沒有突破。
今年的閃擊3和空襲3為今年李寧贊助CBA的主推鞋款,包括旅中的兩位球員、前後任的台灣隊長—林志傑、劉錚均選擇上腳。而大約半年前這雙鞋的諜照就已經流出,優雅、內斂而不失細節的配色讓人生火,而在關注了大半年之後,我選擇了第一時間入手。而究竟閃擊3的實戰功能表現如何,易建聯心心念念的huperdunk2016是否能夠完勝,大家就自己看評測吧。
筆者資料
身高/體重:179cm/70kg
尺碼:腳長約25cm,瘦腳型、扁平足,一般NIKE穿著8-8.5之間
健康狀況:左膝韌帶和右踝韌帶均有過傷病史,長時間使用保爾範護膝,無使用護踝,近期剛從膝傷中復原。
球場位置/使用情況:SG/SF,切入、急停為主,偶有背框,屬於相當費鞋的打球方式。
(以下評測所稱閃擊3均為低筒版本,基本上緩震、物料使用兩者相同,惟重量/支撐部分不同,內文中以低筒版本為主)
外觀
沒什麼好說,大家自己看圖。這個配色被稱作白天鵝,主要是對應高筒版本的”黑天鵝”而言。低筒版本的鞋身較高筒圓潤一點,可能是為了協調後跟的加厚內襯所致。總之,最初我是看圖就很生火了。
用料/重量
閃擊3將會有兩種不同的鞋面,之後會有另外的網狀鞋面,然而今天帶來的白天鵝配色則是複合式的塑料材質,在鞋面上有作一層亮面的熱縮膜處理,質感頗為奇特。
鞋面類似Kobe IV、Kobe V使用的合成面料,但較厚實一點,Kobe V側邊破損的悲劇應該是不會出現。可能因為圓潤的外型所致,即使是低筒,閃擊3看起來都不像是輕量化的鞋款。實際測量也的確如此,us8.5的淨重為378g,在輕重的兩極端算是表現平平,今年最夯的crazylight boost 2016約為405g,提供大家做個參考。
透氣的話,大概只能用想像的了。全塑料的鞋面,只有鞋頭幾點象徵意義的透氣孔,汗腳留意,好好買雙毛巾襪吧。
支撐
支撐一樣分為兩方面,鞋底和鞋面。
筆者一直認為,翻船的”發生”和高低筒無關,而在於腳掌部分的穩定性。鞋底部分,李寧一樣毫不客氣的增加前掌面積,雖然外型上會稍微減分,但接觸面積增加,在移動中的穩定性就會得以提高。中足的部分有著長方形的碳纖維版,而僅只露出了一個小圓洞。碳纖維版能提供球鞋的穩定性,使其不致於因為過度形變讓球員受傷。
在鞋面支撐而言,作為鞋面的複合式塑面材質支撐性一般,但後跟的支撐倒是一個亮點,環抱式的TPU和厚實的後跟填充物,能確實卡住腳踝,不至於有滑動的情形。這和當初的閃擊1倒是截然相反:閃擊1的鞋面碳纖維綁帶堪稱一絕,但後跟就稍嫌單薄。值得一提的就是,後跟的填充是非常柔軟的,並不會出現任何卡腳的不適感,它主要的後跟支撐還是來自於內置的硬質TPU。
實測使用中,閃擊3的足底穩定性尚屬出色,用哪個部位著陸、起跳,都沒有任何的不穩定。比較可惜的是,受限於較軟的鞋面材質,在側向發力的時候會有點有力難施之感
包覆
縱使使用了半掌的內靴,包覆性仍不能算是閃擊3的長處。由於塑料鞋面的缺乏彈性/延展性(和過去的音速2相同),一定程度的限制了內靴的發揮,加上鞋帶孔的設計,必須要一格一格慢慢地牢牢繫緊,才能感覺到鞋面的包覆感。後跟部分算是安慰獎,實戰過程中閃擊3並沒有產生後跟滑落的情況。
閃擊1的前半段鞋身全由襪套網布所組成,中後段則利用碳纖維綁帶加固,只要正確選擇尺寸,很輕易就可以感覺到鞋面和腳掌完全貼合。而易建聯選擇了超輕10在包覆上又更勝一籌。
可惜的是,閃擊3 low完全比不上兩位學長,它不會讓你發生危險,就只是感覺不快。平庸,是筆者對閃擊3包覆性的註解。
或許這就是侷限性吧:它的楦形對於寬腳、厚腳很友善,若是再收窄的話可能就有人會覺得勒腳。穿上兩層襪子、換鞋墊後可以有所改善,大家可視自身情況調整。
緩震/反應
S3low使用的緩震科技為全掌的Bounse+,搭配後掌的半透明矽膠,從外觀來看中底相當厚實。
個人認為,目前為止,除了韋德之道4以外,閃擊3的緩震是李寧籃球鞋中最直接、最有感的一雙鞋。
閃擊1上腳雖軟,但彈性略遜;超輕10和音速3在踩開後的彈性都很不錯,但大體重的人可能會覺得”觸底”;其他如搭載雲三代的鞋款,即使能符合噸位較重者的緩震需求,但在反應性來說就不免減色。
閃擊3的腳感相當類似Lillard2,後跟那塊矽膠起到很大的作用,它和過去我所體驗過的、那種需要踩開的bounse+完全不同,腳感相當飽滿而富彈性,一上腳就能完整感受。
前掌的厚度在保有相當程度的反應性同時兼顧了緩震。拜長年的傷病所致,筆者的膝蓋敏感的像是中山女中的校友,近期新增的蹠骨發炎更增加了前掌緩震的需求,至少閃擊3能做到避免舊傷復發,而這是Kobe XI單薄的前掌lunarlon做不到的。
平心而論,閃擊3的反應性確實比不上閃擊1,但仍屬前段班水準。然而以整體而言,李寧確實取得了非常好的平衡。
順帶一提,閃擊3的鞋墊無法輕易拆除,但按壓即可感覺到它具一定厚度和彈性,短期間還不需要使用換鞋墊大法。
抓地
閃擊3的紋路以六角形為核心開展,紋路較細,而延伸到內側前掌,材質屬於一般偏軟。實際使用中,閃擊3的抓地力十分出色,在水泥地、塑料地面都有相當穩定的表現,在木板地則完全提升了一個層次。無論側向橫移、推進,都能牢牢的抓緊地面。比較可惜的是,在腳掌內側有一處圓圈,或許是為了幫助球員作轉身的動作,但因為圈內沒有太多的紋路,因此留下了一點疑慮。
室外使用需要注意的是,鞋底的材質非常容易沾灰,切記要不時擦拭鞋底,避免抓地力下滑。
耐用
鞋面材質的設計讓它不易起皺摺、不易破損,算是相當身強體健。可惜的是,外底材質的改變,意味著耐磨性的下滑,不過刻紋算深,尚能支撐一定時間。閃擊3當然不是KD9、Crazy explosive那種程度,它仍保有一定程度的耐磨性,但相較於過往李寧的耐磨鞋款如纏繞、風暴,著實遜色不少。在最容易磨損的前掌外緣紋路倒是有加粗加寬,是個不錯的細節。
總評
閃擊3即使在包覆上差強人意,但瑕不掩瑜,透過一些調整,你仍能感受到它出色的實戰性能(當然,很在意的話也可以考慮選擇高筒版本)。和閃擊1相比,閃擊3所側重的方向頗為不同。它出色的緩震性能讓它有資格被推薦給任何位置的球員,穩定性、反應性都屬一時之選,抓地力和耐磨的平衡也處理的不錯。幾個巧思都能感覺得到用心。
閃擊3並未讓我失望,但要提起勝過閃擊1、超輕10,卻又仍顯不足。總之,如果是偏好軟彈腳感、留意抓地力的選手,閃擊3會是你的好選擇;倘若你對於包覆性仍有疑慮,恐怕就要再行斟酌。無論如何,它的外型的確相當優雅好看,價格也算實惠,若因為易建聯的脫鞋門就感到躊躇的話,不免有點可惜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