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Rondo這名球員,一直都飽受非議。他身上似乎有種類似Kobe的特質,愛他者推崇備至,恨他者幾欲入骨。大多數人都是從綠衫軍的GAP時代開始認識他,從最初的餵球小弟,到後來的四巨頭成員,爾後在GAP解體後遭遇了傷病,在輾轉各隊後於生涯末期在綠衫軍的世仇天使之城落腳,造化弄人,可見一斑。

 

500183c212d0d42319535fe8258c9e11.jpg

▲總覺得Kobe很常這樣拉起他看得起的男人......唉不說了

 

Rondo是名非常特別的球員,他的傳球和球商都是無庸置疑的天才,投籃能力卻始終不夠穩定;大傷以前他擁有窒息般的防守能力,也能在高壓的季後賽中爆發狂砍40+;他似乎是很多球員心目中的好大哥,卻又在幾次休息室風暴中脫不了身;他是個偏執狂,會計算自己給GAP的傳球次數以示公平,卻在很多時候意外的腦衝,幹出伸腳絆人、埋雷的行徑⋯⋯我們應該怎麼去評價他,其實也無關緊要,因為我想Rondo也不在乎。即便你不喜歡他,你也無法否認—即便在天才林立的NBARondo也是非常特別的那一位。

 

gettyimages-145467284.jpg

▲這兩個男人之間的恩怨總是引發球迷的口水戰

 

加盟湖人後Rondo的狀況一直不算太穩定,但球隊卻只有他和LBJ能夠運轉;湖人在本季迎來了陣容的大幅增強,Rondo的狀態也在磨合之後逐漸回穩,遺憾的是受疫情影響中止賽事,復賽後Rondo又因手術沒能進入泡泡圈繼續拼戰,即便最終湖人奪冠,對於高傲的Rondo而言,似乎也沒有太大意義。同樣的情形似乎也反應在Rondo的簽名鞋款上頭,Rondo在離開Nike後加盟Anta,卻也離全明星漸行漸遠,導致RR1熱度極低,後來的RR2甚至沒有發售,三代和四代都處於一個非常雞肋的位置,直到RR5,才又引發了關注——RR5的包覆性和抓地力、耐磨都可謂相當出色,在球鞋媒體的推廣和各種折扣的轟炸下,在過去兩年都得到了不錯的迴響(是的,這一代竟然撐了兩年)或許是看準湖人這一季有機率登頂,Anta最終決定推出RR6,作為Rondo生涯的最後一雙戰靴(至少目前的消息是如此)。

 

https___hoopshabit.com_files_2014_12_rajon-rondo-nba-boston-celtics-philadelphia-76ers.jpg

▲這雙RR2甚至沒有正式發售,只有流出小部分的樣鞋,設計也非常簡陋

news-aHR0cDovL2luZXdzLmd0aW1nLmNvbS9uZXdzYXBwX21hdGNoLzAvMTExODYwMzAxOTgvMA.jpg

▲RR5在去年確實掀起一陣旋風,口碑也挺不錯的

 

一不做二不休,AntaRR6上下的功夫委實讓人震驚——中底的部分除了當家的flashfoam中底外,直接嵌入一塊貫穿前後掌的異形碳板,要知道這樣的配置,幾乎就跟Kyrie Irving訂製的球員版相同,配置之豪華,在所有品牌當中也可以算是鳳毛麟角,而這樣一雙球鞋訂價僅699RMB,再加上Anta一直不吝於打折,在公布之初,就讓所有關注的鞋迷沸騰起來。

104779669_3294089060621595_4964270321888025206_n.jpg

到底這樣無限接近球員版都配置帶來了怎麼樣的穿著體驗,看評測吧。

 

筆者資料

身高/體重:179cm/ 73kg

尺碼:腳長約24.8cm/寬8.8cm,瘦腳型、扁平足,一般NIKE穿著8-8.5之間

健康狀況:左膝韌帶和右踝韌帶均有過傷病史,復健後未使用任何護具

球場位置/使用情況:二三號球員,第一步切入、急停跳投為主

 

外底表現

RR6的外底採用外圈冰底、內嵌橡膠大底的模式,搭配全掌的人字紋。前作RR5的抓地力和耐磨本來就相當出色,因此對於RR6我也是非常樂觀。

 

22029895682935_571.jpg

 

實際體驗上,RR6的抓地力果真如預想般優異,幾乎不會出現任何打滑的可能,而且在任何場地上的表現都堪稱頂級。尤其是在骯髒的木板地上,它抗灰的能力比我最近評測的音速8 low好上許多。Anta幾乎很少在抓地力上翻車,這次也不例外。

 

5O2A1268.JPG

 

然而耐磨方面,雖然冰底與否從來都不是我評斷耐磨的標準,但這次RR6的冰底材質明顯較橡膠區域軟,在粗糙的水泥地打個幾場,即可明顯感到外圈紋路磨損,但橡膠底則是無動於衷。可見它在耐磨上頭會有很明顯的區域差異,如果要在水泥地上穿,外側紋路的丟失對於常變向的球員來說可說是比較需要考慮的一點。

 

 

中底性能

依舊是我非常熟悉的Flashfoam,整體調教偏軟一點。原地踩踏時後掌的軟彈感雖然比不上GH1,但也還可以接受,在實戰中的體驗還是非常穩的。個人推測可能也因為內嵌了一塊面積巨大的碳板,影響了材料緩震的潰縮空間,以至於軟彈感不如GH1。但它並未有過往其他Flashfoam其他過軟而導致穩定性不佳的問題,恰是碳板的加入,提供了中底超級強大的反饋感。

 

5O2A1252.JPG

 

這裏必須單獨來談一下這塊碳板,它存在的意義並不單單只是為了讓你不能把球鞋對折而已,而是有效的連動球鞋的前後掌,最大的加強能量的傳遞,甚至提供額外的反饋。從Nike開發出破二跑鞋Next %之後,碳板在多年之後又重回主流球鞋市場。人們開始正視碳板提供的能量反饋,專家甚至指出這樣的設計幾乎可以構成運動比賽中的不公。

 

5O2A1266.JPG

 

相較於跑步純粹直線的運動,籃球的腳步更為複雜。碳板的特色在於彈性,它在硬度上不一定能比得過TPU,但有更好的彈射感。在高強度的運動中,碳板確實能把運動員的腳力推向極限。

 

5O2A1248.JPG

 

實際穿著RR6的體驗裡,我確實能非常明顯的感到碳板的存在——尤其在推快攻的時候,整雙鞋有著強而有力的助推感,甚至產生了步伐比平常更大的錯覺。因著這塊碳板的形狀和足弓的形狀相合,雖然面積巨大,卻不會干擾雙腳的動作。它讓我想起Kobe7——當年Kobe7的評價非常兩極,大部份人對它誇張的包覆性和生硬的中足碳板都痛惡欲絕,但我身邊幾個體能怪物都非常喜歡Kobe7RR6確實讓我想起Kobe7那種感覺

 

5O2A1256.JPG

 

RR6對於喜歡快攻的球員來說,絕對是一大殺器。它在全場的表現更優於半場,從後場往前推進的感覺,甚至有點像是在田徑場上穿著釘鞋的味道。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強大的能量反饋帶來的就是雙腿的負擔。

 

5O2A1254.JPG

 

Flasfoam確實在一般情況下能提供及格的中底緩震,但RR6因著這塊碳板性能過強,而Flashfoam的潰縮和腳感就完全被碳板抵銷掉了,所以會有一種非常生硬的腳感。同時它對於腿力的要求也是相當高。我是個經常邊打球邊放空偷懶的人,因此打完球後經常會自己加入一個30分鐘左右的勻速有氧來燃燒當天剩餘的精力。然而就在我第一次穿完RR6後再騎飛輪,只覺得小腿一陣痠軟使不上力,所幸膝蓋沒有不適的感覺。另一天打球的時候,由於前一天熬夜之故,身體狀態不佳,在穿上RR6後大概半小時,就覺得雙腳使不上力,換上了舒適性非常高的GH1才感覺有所緩解。

 

5O2A1262.JPG

 

RR6在反饋上可以說是非常優異,但你只打算輕鬆投籃耍廢的時候,它可能會帶來反效果。當然,它造成雙腳疲軟的原因也和中底的配重有關。整個Flasfoam+碳板的結構讓RR6的重量集中在下半部,配上輕薄的鞋面,會有一種重量不平衡的感覺,這或許也是這雙鞋容易讓人腿酸的原因。

 

鞋面配置

 

RR6整體的鞋面看起來是個織物面料,但到手後即可發現,它在鞋面上刷上一層厚厚的膠水,讓整體鞋面偏硬,加上原本就偏單薄的鞋面,讓RR6在穿著的舒適度上表現不佳。所幸後跟在跟腱有足夠填充,讓它不至於不跟腳,腳踝的鎖定還是可以接受的。

 

5O2A1258.JPG

 

這樣偏硬的鞋面,很直觀的帶來包覆體驗的扣分。單薄的鞋面並不是問題,像是Kobe8/9/NXT 360的鞋面都很薄,但包覆性的體驗都是非常好的。RR6的鞋面延展性不足,加上整體尺寸偏大,包覆體驗真的會讓人卻步。再者它的鞋帶非常難以調整,鞋帶孔意外的小,鞋帶很難拉動,好處是一旦綁緊後就不會竄動,缺點就是鞋面壓迫感較強。且穿上的時候很難達到一個非常好的鞋腳一體性,我只有穿上兩層襪子,舒適性的問題才能稍微的緩解。但相較KT5 lowGH1的優秀表現,RR6還是相差甚遠。實際運動中鞋面會不斷出現詭異的空隙,過強的鞋面剛性造成它有太多不自然彎折,距離人鞋一體的狀況實在太遠。

 

5O2A1242.JPG

 

硬挺的鞋面帶來包覆性和舒適度的硬傷,看似支撐性會很好,但實則不然。鞋面和鞋底強韌的碳板變成兩個完全割裂的個體,在大幅度、高強度的運動和變向,RR6的鞋面紋風不動,但碳板無法提供相應的彎折,甚至會有腳從鞋子內被頂出去的錯覺。後跟的邊緣有點刮腳,如果喜歡穿踝襪的話,它可能會產生刮腿毛的效果。鞋面無法匹配超高規格的中底,是這雙鞋最大的問題。

 

 

支撐與穩定

後跟雖然有踝枕的設計,但跟腱處填充物不多,給我一種類似Curry4 low的感受。雖然材質算硬,但初期穿著仍不習慣。不過只要尺寸合理,倒是不存在不跟腳的情形,對於低筒鞋是合格的。前掌防側翻做得很寬,外底材質也算是硬挺,搭配它強大的反饋,穩定性確實很棒。

 

5O2A1243.JPG

 

5O2A1056.JPG

 

足弓內側有著內收的上底上包,還有異形碳板提供支撐,讓扁平足的我能夠得到舒適而可以信賴的足弓支撐,這點就比GH1好。足弓其實類似人體的避震器,扁平足的人因為缺乏這天然的弧形結構,足部的衝擊會代償到腳踝跟膝蓋,RR6提供的反饋又是超強的那一檔,這樣的足弓設計正是它應具備的配置。 

 

5O2A1238.JPG

 

因為RR6整體的結構比較簡單,但穩定性和支撐性都還算是做得到點上,在關鍵部位都沒有大的失分,成功將它最弱的鞋面設計補救回來。

 

5O2A1053.JPG

 

總評

GH1KT5 low相比,RR6其實在舒適性而言絕對稱不上出色,如果它在鞋店裡擺賣,肯定是容易被消費者放棄的那一款。鞋面上的問題都會影響它的體驗,但偏偏其他部分也還算可以接受,堪堪彌補了這些瑕疵。

 

5O2A1264.JPG

 

它最大的賣點肯定在於碳板,這樣全掌的異形碳板在現今國際品牌中完全是鳳毛麟角,大概只有Nike的球員版才能見到。李寧的WOW8雖然搭載了全掌碳板,但價格高達1399RMB,折扣也不多。Adidas幾乎沒在用碳板的,就不用討論了。

 

或許你會問,全掌的TPU真的差碳板很多嗎?我原本其實也覺得差不了多少,但過去我們體驗到的碳板大多只放在足弓,這個位置基本上不太可能發生太多形變,無法發揮碳板的彈性。換成全掌之後,我才能體會全掌碳板帶來的彈射感有多爽。

 

5O2A1250.JPG

 

RR6絕對是一項創舉,在中端價位能有這樣的配置,實在很難奢求更多。雖然鞋面上舒適性不佳,但它本來就不是為了那些想要舒適球鞋的人所打造的,考慮價格的落差,拿WOW8的標準去要求它無疑是苛刻的。筆者的體能狀況不算太糟,但仍舊不屬於體能勁爆的類型,對於碳板帶來的彈射感,也只能隱隱約約在幾個睡飽的日子體會到。但穿上RR6後真的有很想跑跳的感覺,這點毋庸置疑。

 

然而,它能提供的也確實只有這些了,除了碳板的體驗之外其他的表現都不如前作,更比不上同期的安踏球鞋,過強的中底彈性也影響到整體體驗,過度省料的鞋面讓它的體驗一直都不是特別理想。

 

105978861_3294089167288251_7359382353178798373_n.jpg

 

如果你的運動能力不錯、健康許可,還想燃燒一下自己的潛力,RR6作為全掌碳板球鞋的入門磚,我覺得可以值得一試;當然如果你主打養生籃球,那或許用不上這雙鞋的配置,你可能只會覺得它又硬又容易腳痠。當然你也可以穿著訓練,說不定能鍛鍊到一些平常不被注意到的肌肉。

 

即便體驗稱不上優秀,但這確實是一雙非常有趣的鞋,它的個性分明,在主攻的項目大開大闔,也有部份細節可以體會,就像Rondo本人——他永遠桀驁不馴,卻又細膩縝密。

arrow
arrow

    absolutsnea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